科研成果名称 |
具有完整微环境的肝脏类器官前体的制备和保存 |
||
科研成果类型 |
其他 |
||
科研成果简介 (技术原理、应用领域、创新点等) |
技术原理: 传统的iPSC诱导为肝类器官包括了多能干细胞-内胚层细胞-肝祖细胞-肝样细胞四个阶段。我们在内胚层细胞到肝祖细胞分化的过程中,通过加入2 μM维甲酸(retinoic acid ,RA),实现了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(库否细胞和星状细胞)的共分化;在肝祖细胞到肝样细胞分化的过程中,通过加入50 ng/mL孕烷X受体(PXR)激动剂利福平以及50 ng/mL白介素6(IL6),实现了肝样细胞的高水平发育。在mRNA水平,多项肝特异性标志物相较于现有方案实现了6-10倍的增长。 应用领域:肝脏类器官研究,药物开发与测试 创新点: 1.利用本产品可以快速构建肝脏类器官,缩短时间,减少成本。 2.本产品具备完整的肝脏微环境。相较单一肝脏实质细胞构成的肝脏类器官,本产品对肝脏的模拟及药物的反应更接近真实人体。 |
||
是否有 转化意愿 |
是 |
||
期望转化方式 |
技术转让 |
||
转化预计时间 |
中期1-3年 |
||
转化需求 |
资金、市场推广、技术合作 |
||
专家姓名 |
马波 |
性别 |
女 |
所在部门 |
细胞治疗药物 产业学院 |
职称 |
教授 |
研究方向 |
器官芯片、肿瘤 |
电子邮箱 |
boma@xzhmu.edu.cn |
马波